一座城市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勤勤恳恳的建设工匠。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推动我市建设系统“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日前,市住建局、城管局、总工会组织开展了“日照建设工匠”评选活动,经基层推荐、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社会公示,最终评选出7名“日照建设工匠”。
李纪明:一把“小泥刀”砌出精巧技艺
从工地上的砌筑“小工”到砌筑工二级的技术工人,20余年来,李纪明在辛苦单调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成为砌筑领域的行家里手。他获得“2011年度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他凭借“一把准”的绝活连续三届获日照市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砌筑项目第一名。
李纪明是“70后”,由于家里条件不好,父母希望他能学门手艺,17岁的李纪明就跟着小姑父学砌筑。
“砌墙,看起来简单,把墙整齐地砌起来就行了,但砌筑这一行要做好很难。刚开始学的时候下了不少功夫,那时候常常偷看老师傅干活,然后边练习边琢磨方法。”李纪明介绍。由于李纪明勤奋好学,20多天就可以独立干活了。
一般来说,手艺功夫学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学深学透。取砖、抹灰、摆墙、扶正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技术含量却很高。李纪明在施工中踏实干、用心学,通过不断尝试,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
“想要把活干得又快又好,平时工作中要自己研究‘小窍门’。我的‘小窍门’就是把大拇指当做‘量尺’,在砌筑时为保证每块砖的前后砖缝宽度一样,用大拇指顶住前一块砖,一指肚的距离放下一块砖,一顶一放,活就能干得又快又好。”李纪明介绍。他用“小窍门”练就了“一把准”的功夫,从业20余年,没有一次返工。
李纪明一向对自己要求特别严,他砌的墙,砖面清爽,不沾泥带水,同时他凭借“一把准”的功夫能把砌筑砖块间缝的误差范围降至毫米级别。
“李师傅就是质量的保证,严格对照砌筑规范和技术交底要求施工,他施工的墙砖灰缝宽度一致,墙面平整光洁,技艺水平在日照砌筑行业内遥遥领先。同时,他参与的砌筑工程施工,如日照港国贸中心工程、北苗家村安置区、威海路社区、城南安置区等分别获得市优质结构工程、山东省优质结构工程等多项荣誉。”山东港湾城建工程公司技术质量主管卢峰说。
20余年来,李纪明用砖块和小泥刀练就精巧的技艺,成长为砌筑领域的行家里手,不论是精准度、水平垂直程度还是外观美观程度,他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同时,他凭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高超的技艺,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怎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李纪明的选择是参加比赛。他说:“现在省里、市里都有比赛,参加比赛的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跟他们切磋技艺,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参加第一届日照市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的时候,李纪明虽然在实际操作比赛中获得佳绩,但由于理论成绩不理想,导致最后总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李纪明并没有灰心,他专门买书学习理论知识。“白天要干活,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书,我在家跟孩子一起学习,对孩子也有带动作用。”李纪明笑着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刻苦学习和精湛的技艺,李纪明获得第二、三、四届日照市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砌筑项目第一名。
在问及快速提高砌筑技术的窍门时,他说:“哪有什么窍门,无非是多用功,多练习,闲暇时学习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不能止步于现在的水平,对工作精益求精才是‘工匠’存在的意义。”
2011年度山东省技术能手、日照市砌筑一等奖、第四次山东省建筑业技能大赛个人铜奖、日照市技术能手、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2014—2018年连续五年荣获山东港湾建设集团砌筑项目比赛一等奖、日照市“锦华杯”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砌筑工一等奖、第四届日照市“技能之星”……在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李纪明夜以继日的勤学苦练和永不言弃的执着坚守,更是李纪明几十年如一日对工作的精益求精。(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许晓)
何春辉:援建岁月,是我宝贵的回忆
今年37岁的何春辉,是日照市政工程集团工程技术主管。大学毕业后,他选择留在日照,建设这方热土。
这些年,何春辉最美好的青春和回忆在日照定格。老家咸阳的他总是笑称:“我已是半个日照人。”
生死考验:对得起工作
“援川,已成为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谈起那段经历,何春辉若有所思。
汶川大地震后,在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中,国家确定由山东省对口支援北川羌族自治县,并承建北川新县城的部分建设任务。
在北川新县城建设中,何春辉所在的日照市政工程集团则负责东纵九路灾后重建工程。
“我们负责施工的是东纵九路,是进出北川新县城工地车辆的必经之路。”何春辉回忆,当时北川正是雨季,在工程施工区域内专业类型多、各专业之间配合工作多、干扰多,交通压力极大,行车安全要求高。指挥部要求,既要赶工期又不能影响其他兄弟单位工程车辆行驶,不能进行封闭施工。
任务重,工期紧,怎么办?何春辉和项目部其他人员集思广益,优化施工方案,采取分段平行施工及分段平行与流水施工相结合等方法铺开了建设摊子,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兄弟单位工程车辆的正常通行,又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进度。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何春辉与其他兄弟单位项目部比工程建设进度,抓工程管理水平,比工程建设质量,抓施工安全保障,比工程建设效果,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工程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
不久,何春辉和项目部承建的北川县东纵九路工程,获得山东省援建北川建设工程质量泰山杯奖、四川省灾后援建项目天府杯金奖、绵州杯优质工程奖。
回忆在北川的日日夜夜,何春辉感慨万千。受余震、降雨等影响,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不断,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有一次晚上我正在睡梦中,突然来了余震,幸亏被工友叫醒,现在想想还心有余悸。”何春辉告诉记者,援建的生活很苦,大家却干劲很足。他说:“我们要对得起这份工作。”
“看看灾区的状况,没空想别的了,每个人都是咬紧牙关硬挺着,只想又快又好地把工作干好。”与何春辉一样,所有参与援川的建设者都是这种想法。正是这种敢于超越、决不放弃的市政铁军精神,各项援建任务得以圆满完成。
汗洒边疆:对得起青春
援川回来后,他又回到项目公司工作,积极投身于日照市区市政工程建设。但没过两年,他的心思又活起来,因为日照市政集团又接到了援疆任务。
何春辉第一时间,赶往集团报名。
2011年3月,经过层层选拔,集团同意何春辉参加日照对口援建新疆麦盖提县西依提墩乡沿省道整治工程建设工作。
对于何春辉而言,又是另一段值得回忆和骄傲的经历。塞外边疆,胡杨大漠,听起来很美好,但对于建设者来说,远离家乡吃苦受累才是常态。
谈起这段经历时,何春辉望着窗外,笑着说:“那晚,当街道两边的太阳能路灯全部亮起来时,孩子们在广场路灯下奔跑着、欢呼着,大人们不由自主地拍手叫好,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跳起了维吾尔族舞,使我们感到吃了这大半年的土(当地沙尘天气比较多)、还有留在这片土地上的汗水是值得的。”
是的,路灯并不华美,也不多彩,它们朴实、平凡,只是默默地发出并不刺眼的光芒。然而,每当夜幕低垂的时候,路灯却是忠实的,不懈地照亮人们正在走的路,尽管没人注意,可它们依然闪亮……
满怀愧疚:对不起家庭
2013年度日照市政工程集团优秀项目经理、2016年“山东省市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一等奖”、2017年度全市建筑业先进工作者、2014年中国市政协会QC成果一等奖……
对于工作,何春辉勤勤恳恳、不断学习,在磨砺中成长、进步,收获诸多荣誉和技术成果。可对于妻子,他觉得亏欠太多。
那一年,何春辉在涛雒镇参与项目建设,虽然离家不远,他却一个月没有回过家。
妻子知道他忙,24小时连轴转,不仅家里没法照顾,自己也顾不上吃饭。细心的妻子,利用周末上午时间做了他最喜欢的油泼面,坐着乡村公交车,几经辗转,终于找到项目部。
“他在工地忙着测量收方,一会儿就回来。”何春辉的同事们说。可眼看着都快下午1点了,妻子都没有见到他。
“你怎么来了?”何春辉惊讶地问道。“我来给你送午饭,你吃完饭我就回去,不会影响你工作的。”妻子轻声地回答。看着保温桶中,坨成一团的面,何春辉心里一阵酸楚。
为了支持何春辉的工作,妻子看着他吃完饭,没有过多打扰就返回了家中。
何春辉说,对于自己的家人,他心存愧疚。“加班加点多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就短了”。
“有什么办法,选了他就得支持他。”谈到丈夫的工作,妻子既无奈又骄傲。每当单位表扬他的时候,心里确实为拥有这样的丈夫而骄傲。可每当家里有事需要他的时候,他往往因为工作不能赶回家,她的心里又有说不出的委屈,“但我支持他,在外奔波劳碌,不也是为了我们的小家嘛。”(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卢昱东)
董延义:百米高空的追梦与守望
百米高空,坐在宽1米、长约1.5米、高约2米、可活动范围不超过1平方米的金属与玻璃组合而成的箱体中,每天超过10个小时经受严寒酷暑——— 这不是魔术表演,这是塔吊司机董延义的日常工作。
俯视都市万象,坐揽云卷云舒,那只是我们想象中塔吊司机工作中的状态,实际上塔吊司机是高危职业,董延义每次上班都是一次涉险的旅程,每天需要独自攀爬到几十米的塔吊车内,工作十几个小时。
“我开过最高的塔吊车超过100米,就是华润C领域那个项目,在高空往下看成年人都像小孩一样高。”董延义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塔吊司机,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有战胜恐惧的勇气。”
32岁的董延义是一位已开塔吊车13年的“老司机”,13年的反复历练,恐慌的心理逐渐淡去,如今在百米高空,董延义如履平地。
经过钻研磨练,董延义练就了“盲吊”的绝活。
“在工地上经常会遇到盲吊的情况,盲吊对我们塔吊司机来说比较难,由于前方建筑物阻挡视线,无法看到建筑物另一侧的地面情况,这时切忌盲目自信,要听信号工的指挥。”董延义说,“盲吊最怕勾到东西,一般情况勾到东西会报警。我的判断来源于大臂的状态,如果感觉大臂一直往下沉,多数情况下是勾到了,这就需要立刻停下,并与信号工及时沟通。”
与董延义配合的信号工对他的技术连连称赞,他告诉记者:“高空操作对精准度要求极高,在百米高空,如果塔吊司机操作误差超过1厘米,最终的吊装误差可能就有几米。高空中对讲机的信号会时好时坏,这时,董延义的技术就成为关键,他凭着经验和‘手感’,能够安全、精准地吊装到位。”
一颗螺丝就决定着整台机器能否安全运转,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决定着项目是否能安全进行,所以董延义在工作中极其认真负责。
“他每天上岗前都进行安全检查,对吊身螺栓、跑车回转、控制系统电路等方面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工作中更加认真仔细,每一趟料都放到指定位置,活干得又快又好,工地上有他在我就很放心。”日照大象房屋建设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马健说。
董延义在工地上很“特别”,他的工友说:“小董跟其他人不一样,他没事的时候喜欢学习,跟几个老师傅一起讨论塔吊车的型号、性能、工作中的窍门和注意事项。工地上这么肯学肯钻研的小伙子不多,大家也都服他。”
平时工作认真,又勤学苦干,董延义被推荐参加全市2019年全国吊装职业技能竞赛日照选拔赛,并获得总分第一名。由于成绩优秀,他又代表日照市参加2019年度“大汉杯”山东省工程建设行业吊装职业技能竞赛,获得总分第六名,并荣获省级工程建设行业吊装“技术能手”称号。
2019年10月17日至19日,董延义代表山东省参加2019年技能大赛“中联杯”全国工程建设行业吊装职业技能竞赛。
“能代表山东省参赛深感荣幸,压力也特别大,只能更加努力。”董延义说。凌晨三四点起来看书,他除了练习就是与队友一起学习。全国赛分为理论竞赛和实操竞赛,其中,董延义理论竞赛获得满分。
“全国赛的实操部分难度很高。比赛分为定点停放、杆道内运行、撞击标准物体。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规定时间和地面标划的圆圈内,吊起场内1米×1米的水罐,让水罐内30厘米的空心圆柱穿过地面上立着的10厘米铁棍,同时水罐内的水不能溢出,这对吊装速度、精准度和稳定度要求很高。”董延义介绍。最终他凭借高超的技艺用了7分53秒就完成了比赛,获得全国第11名。
“这次参加全国比赛让我找到了与全国顶尖选手的差距,全国赛的冠军是我的新目标,他在决赛中获得66分(满分70分),以后我还是要在吊装速度、精准度和稳定度上下功夫。”董延义说。
梦想就是人生塔吊的精神“配重”。无论是在百米高空中经历的严寒酷暑,还是一步步走向全国的吊装“舞台”,董延义一路走得安稳,走得坚实。(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许晓)
网站地图 | 198彩河南快3 | 678彩PC蛋蛋 | 678彩上海11选5 |
申博138娱官网开户 | 申博直营网 | 申博代理官网 | 手机线上娱乐平台 |
彩票巴巴新疆11选5 | 德州扑克怎么玩 | 菲律宾太阳娱乐官网登入 | 新宝网站 |
198彩北京赛车 | 678彩黑龙江时时彩 | 678彩广西快三 | 198彩排列三 |
198彩上海快三 | 198彩福彩3D | 198彩QQ分分彩 | 678彩广东11选5 |
aj138.com | 155TGP.COM | 233PT.COM | 987PT.COM | 833TGP.COM |
44sbmsc.com | 197sunbet.com | 171sj.com | 98jbs.com | 23jbs.com |
444BBIN.COM | 989PT.COM | 388TGP.COM | 5888DZ.COM | 267SUN.COM |
3453111.COM | 179SUN.COM | 888sbib.com | 8ZTS.COM | 788cw.com |